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共享
图书共享
最新资讯
共享工程
服务指南
新书预告
专题活动
读者园地
网站公告
法规制度
免费开放
展览室
展览室
阅览室
阅览室
图书借阅室
图书借阅室
非遗展室
非遗展室
多功能厅
多功能厅
电子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
文艺团体
·音乐戏曲舞蹈家协会
·书画家协会
·摄影家协会
·作家协会
·女子锣鼓队
·开门红女子腰鼓队
·夕阳红秧歌队
图书共享
太白县文化广电局关于《太白县“十三五”文化文物广电事业发展规划》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06-12  浏览次数:1352 次  来源:太白县文化馆

            太文广字2015〕03号

 

太白县文化广电局

关于《太白县“十三”文化文物广电事业发展规划》的报告

 

县发改局:

《太白县“十三五”文化文物广电事业发展规划》经实际调研,意见征求,专家会审,已经形成定稿。

特此报告!

附件1:太白县“十三五”文化文物广电事业发展规划

附件2:太白县“十三五”文化文物广电事业规划重大项目表

            

                    太白县文化广电局

                    2015年11月18日

附件1:

 

太白县文化广电局关于

“十三”文化文物广电事业发展规划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在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作用日益突出,文化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用日益凸显的形势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构建太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太白文化、文物、广电事业发展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按照太白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太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太办发〔2015〕54号)要求, 依据《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刚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陕西省“十三五”规划》、《宝鸡市“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文化文物广电事业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文化、文物、广电建设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县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文化网络体系健全目前,县城共建有明珠广场、滨河广场等大型活动广场5个,体育场(馆)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综合性文化馆、图书馆1个,各镇建成镇综合文化站7个,村级文化室66个,农家书屋66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支中心1个,镇(街道)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0个,村级服务点66个(省文化厅配套10个、航天集团配备电子接收设备56个),地面卫星接收设施4237套,县、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实现全覆盖。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作为我县文化标志性建筑,于2013年10月动工建设,一期工程投资2210万元,完成大楼主体工程,2014年11月通过相关单位验收,内部装修也已经全面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室外硬化和管网接入工作,预计2015年年底前就可完全投入使用。

    (二)保障机制完善一是建立投入机制。设立了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国家和省、市每年拨付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经费各20万元,各镇综合文化站5万元,各行政村文体专项经费1万元,共计141万元。县级财政从2011年起把文化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拨付30万元。2014年,全县人均文化支出达到147.31元。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按照省市相关要求,我县各镇文化站配备兼职文化站长(分管文化工作副镇长兼任)、专职文化干事和文化服务网络技术员、行政村文化管理员1名,镇文化服务技术人员由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兼任,村文化管理员由各行政村大学生村官兼任。同时,加大对各镇、社区、行政村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进一步稳定,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三是完善考核机制2011年起,我县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镇和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印发任务分解表、明确人员责任,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三)馆站开放落实到位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延长“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时间,公开服务内容,加强人员培训。县文化馆每年在7个镇开展培训、展览、演出等活动14场次,社区图书室、文化室、各村“农家书屋”分别开展主题读书活动4场次,各镇文化站组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时间每周超过21小时;县体育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向群众开放时间每周超过48小时,电子阅览室为群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每周超过56小时;县文化馆、镇综合文化站每周开放时间超过42小时,县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超过56小时,实现了全年“无闭馆日”。同时,县图书馆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在县劳教所、部队设立了馆外借阅点。

    (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我县以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为重点,丰富载体,创新形式,积极引导城乡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相继成立“夕阳红”秧歌队、“雪域花”中年舞蹈队、“百花艺苑”秦腔自乐班等各类业余文艺团体65个,书画家协会等社团、协会3个。成功组织举办了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激情户外狂欢节”、“金秋红叶节”等活动,开展了以音乐、舞蹈、戏曲、综艺等为主要内容的专场演出。同时,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送戏下乡”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精心组织乡村秧歌社火调演、农民运动会、秦腔自乐班巡演等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目前,全县共有书店3家、音像制品7家、打字复印个体经营户10家、歌舞厅3家、网吧4家。为了进一步促进全县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县政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不断强化执法培训,切实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有效遏制了违规经营、非法经营蔓延势头,规范了文化市场秩序,净化了产业发展环境。

(六)值效益稳步增长。按照省市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县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过精心培育和扶持发展,全县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文化艺术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共有文化产业单位35个,2014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60万元,较2013年增长34.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为0.94%,比2013年增加0.16个百分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3%,拉动GDP增长0.2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拉动作用的不断增强,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情况

201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完善太白县剧团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的原则,对县剧团原在编在岗职工按照事业单位人员档案工资的60%(含津贴)享受生活补助待遇,并购买社会保险,退休人员参照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工资标准享受退休待遇。与此同时,县财政以“群众看戏,政府买单”的方式,每年向县剧团购买戏剧演出30场次,并对改制后的太白县剧团正常演出需要的灯光、音响、舞台道具等设施设备,县财政也给予了20万元补助,为其添置了演出设备。改制后的县剧团在繁荣基层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4年,县剧团完成送戏下乡演出37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八)文物及非遗保护卓有成效。顺利完成太白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建立了文物数据库,收入数据库各类文物保护点210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褒斜古栈道),县级文保单位12处。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入第二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普查线索收录信息共计60多条,完成了具有太白特点的饮食习俗、居住习俗、人生礼俗、生产生活用具、地方小曲、手工技艺、民俗等资料收集工,目前我县共有非遗保护项目10项,其中省级1个,市级2个,县级7个。

    二、“十三五”期间文化、文物、广电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加大力度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打造“秦岭夏都、雪域太白”精品文化活动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指导原则

 -- 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全 民共享作为第一目标,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努力实现全县人民文化素养、科学素质、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整体提升。

--坚持“协调发展”。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丰富面向基层、群众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文化向商业、旅游、商务、科技等领域渗透,以文化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坚持“全民参与”。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建设管理和经营模式,大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热情,努力形成多方共建、协力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文化管理单位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

--坚持“开放创新”。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广泛吸收其他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加强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整理和开发,拓展文化产品宣传和推广手段,有效提升文化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2016年,实现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实现建成符合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文化综合实力达到全市领先水平。用先进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文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文化的精神支柱作用进一步彰显。充分发挥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作用,文明和谐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得到弘扬,公民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文化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对提升文成综合实力的作用更加突出。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建、改建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文化设施,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设施。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均达到部颁标准二级以上,建有设施和设备条件较先进的综合性县影剧院,乡镇全部建有达到省定建设标准和功能要求的综合性文体中心,县城4个社区和66个行政村均建有标准配置的文化活动阵地,并能正常开展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构建社区15分钟、村落30分钟文化服务圈。深入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送讲座、送展览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形成特色和品牌,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普及率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得到优化,发展水平和层次明显提升,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提高,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显著增强。国家级、省级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水平显著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弘扬。

——文化艺术创作生产持续繁荣。完善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推出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展示时代风貌、体现文成特色、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代表性优秀作品在省、市级以上比赛(展演)中获得较好奖项。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实现一镇一品(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一村一特(特色文化),到2020前实现村村建有农民文化乐园。

     三、“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文化设施建设

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建设好一批与城市性质相匹配,体现太白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一批惠及广大群众的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和特色文化活动阵地。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健全,公益性与经营性文化设施有机结合、和谐发展的覆盖全县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

2020年,县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步伐,增加数字资源存储设备及系统引进,完成图书馆力博管理系统软件升级工作,引进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配置防盗门禁系统及监控系统,逐年购进一定数量的电子资源,2020年前实现人均享有0.02T电子资源的馆藏总量。巩固和扩大城乡现有图书流通点数量,2019年前投资170万元在县城人口密集的区域、重点旅游景区、各镇主要街道建设17个24小时室外电子阅读点。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文化惠民建设项目,2020年以前预计投资1500万元建成1个“文艺演出,戏曲交流,培训展览,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多功能剧院,彻底解决全县广大群众开展室内文化活动无大型场地问题,尤其重视和加强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

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至2020年,各镇文化站全部达到三级站以上标准,其中:一级站2个,二级站2个,三级站3个;2020年前,预计投资4200万元在7个镇各建成面积不低于3000平米的集群众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电影放映,演出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同时,加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2018年前,预计投资800万元建成4个大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持续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每村配备一名由财政补贴的专职图书管理员,规范性管理,全面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20年前,投资5000万元,建成66个村级基层村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繁荣基层文化生活。

(二)艺术精品创作

实施精品战略,提升原创能力。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太白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努力创作一批思想内涵丰富、艺术质量上乘、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基本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舞台艺术发展规律、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生产、管理、运行机制。以音乐舞蹈戏曲创作协会为载体通过政府扶持、社会赞助等渠道创作、生产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基础、广受群众喜爱的大众文化作品,丰富文化发展的内容与样式,使文艺精品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和专业文艺院团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培养一批在当地有重大影响、成果丰硕的文艺人才。积极引导群众自主参与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活动,建立群众文化优秀作品的创作、选拔和推广机制。到2020年,依托太白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努力打造1-2台(部)反映地方特色的舞台艺术精品佳作。

(三)文物保护发展

2020年前,预计投资400万元,建成一个县级文物保护展览馆,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挖掘、整理、申报“非遗”保护项目,力争1个市级非遗项目名录,逐步建成县、乡镇、村三级保护体系,建立“非遗”数据库,创建一“非遗”展览馆以及两个传习所,使我县“非遗”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经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进行扶持,从而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才培训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四)文化产业

依托丰富的历史宗教文化和自然资源,围绕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做文章,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经典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加快“秦岭慢城”文化休闲旅游基地项目建设,积极谋划省保单位褒斜古栈道保护开发,翠矶山、青峰山道教文化,黄柏塬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产业项目,在保护中合理进行开发,2020年前,力争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1个,省级示范园1个,市级示范园2个。

(五)文化市场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积极扶持具有先进技术的中、小型印刷企业,加大对打字复印社、装潢部的监管力度,使其布局合理、规范经营。优先引进、开发健康新型的娱乐形式,提升娱乐市场整体层次和文化品位,努力建设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现代娱乐市场体系。引导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向规模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建立规范的网吧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县级网吧监控中心。加强基层公益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场所建设,鼓励学校、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上网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数字内容服务。到2020年,力争形成城乡之间以及文化市场各门类之间均衡发展,结构合理、供求均衡、竞争规范的文化市场体系。

(五)文化文物队伍

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运用市场配置功能,不拘一格地引进、使用、培养艺术人才,为加快文化文物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快培养复合型文化文物人才,重视培养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人才。优化群众文化队伍结构,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群众文化管理干部和群众文化专业骨干,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广电事业

投资385万元,对县电视台演播室、演播台进行装修,并添置新型标准的灯光系统音响系统和演播室专用座机(4K摄像机)4台以及虚拟演播编辑系统,“大导演”制作系统,外景拍摄专用12米摇臂含专用摄像机一套45万元,媒资管理系统。同时,投资500万元,对黄风山发射台进行改建维修,实施数字化无线覆盖工程,建设网络传输系统。到2020年在黄柏塬、王家堎、靖口、鹦鸽镇有线电视未覆盖到的村组新发展“户户通”设备1530户,同时,投资150万元建成黄柏塬、王家堎、靖口、桃川、鹦鸽镇5个镇“户户通”服务站和30个村级服务站点。

四、加快我县文化、文物、广电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各镇、县机关部门单位党政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文化建设、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的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党委、政府文化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以上会议,分析文化发展状况,及时解决重大问题。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加强干部文化素养教育,将文化建设纳入党校干部培训的内容,提高广大干部的文化自觉。加强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鼓励和支持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推进文化行业协会建设,形成文化建设合力。普及文化共享理念,提升公民文化素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共同推进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文化建设经费预算。认真落实国家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有关政策,建立完善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文化艺术精品奖励与活动专项资金等,切实保障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实施、重要公共文化产品购买、重要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所必需的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县级财政投入文化建设的增幅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文化事业发展基金和文化事业建设费年度预算要逐年增加。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单位,各级财政要确保人员经费和业务活动等经费。加大财政投入向基层和农村的倾斜力度,保证一定数量的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新增文化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和区域文化统筹协调发展。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公益捐赠和赞助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和企业家通过冠名、建立基金、捐款捐物等形式,资助文化建设或自建面向公众开放、非赢利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鼓励吸收民间资本参与为主要方式的投资新模式。

    (三)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实施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加强对全县、镇、村(社区)专(兼)职文化工作者和业余文化工作者进行轮训,加大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基本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选派文化工作者参与全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扶持培养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充实县文化馆、图书馆、镇综合文化站工作力量。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得低于85%。健全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组织机构,在配齐3名专(兼)职人员基础上,严格执行文化站人员年度直接从事文化工作的时间不少于240天的标准。行政村和城市社区配备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专干,参照村、社区“两委会”干部标准落实工资待遇。到2020年,100%以上的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人员配备达标,专干专用。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理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与行业企事业单位、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以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巩固和发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成果,进一步强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和重塑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逐步理顺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确保文化工作有序推进。

(五)完善文化发展政策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争取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意见》等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优惠政策。在国家土地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对文化产业用地给予优惠,优先安排文化产业发展用地。完善价格政策,降低文化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太白县文化广电局                     2015年11月18日印发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月儿圆 心儿甜”中秋节图书宣传活动
[下一篇]:太白县文化广电局关于印发《太白县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