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共享 -> 读者园地
图书共享
最新资讯
共享工程
服务指南
新书预告
专题活动
读者园地
网站公告
法规制度
免费开放
展览室
展览室
阅览室
阅览室
图书借阅室
图书借阅室
非遗展室
非遗展室
多功能厅
多功能厅
电子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
文艺团体
·音乐戏曲舞蹈家协会
·书画家协会
·摄影家协会
·作家协会
·女子锣鼓队
·开门红女子腰鼓队
·夕阳红秧歌队
读者园地
教师最喜欢阅读哪类教育文章?
发布时间:2013-03-07  浏览次数:947 次  来源:太白县文化馆

 

  安徽利辛一中的张老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在笔者所在学校调查:“你最喜欢阅读下面哪类教育文章?理由是什么?”选择项:A、理论性教育文章;B、叙事性教育文章;C、教育案例分析;D、教育杂感或随笔。

  在今年3月至6月4个月中,有107位教师(全校共236名教师)认真选答了这份调查。据统计

(为方便计算,抽出100名教师进行统计):选答“叙事性教育文章”的占54%;选答“教育案例分析”的占32%;选答“教育杂感或随笔”的占12%;喜欢阅读“理论性教育文章”的只占2%。其选择的理由分别撷取几例阐述如下。

  最喜欢阅读“叙事性教育文章”的理由:“叙事性教育文章一般有较强的故事性,不仅有趣味,还能启发人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以后日常教学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叙事类教育文章的结构大都曲折多变,甚至有悬念,有波澜,容易引起人的阅读兴趣。”“叙述性教育文章在表达方式上,往往多用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既陶冶了自己,又积累了经验,丰富了自己。”

  最喜欢阅读“教育案例分析”的理由:“一个案例,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教育的意蕴。通过个案分析,它可以提醒我们,要以此为鉴,以此为戒。”“教育案例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特别有借鉴意义。它不仅启人心智,告诉我们如何把握教育机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规范我们的教育行为。”“教育案例可以促使我们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匡正,以达到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我以为,每一个优秀的教育案例,对一般教师来说,都是一堂难得的必修课,尤其对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最喜欢阅读“教育杂感或随笔”的理由:“教育杂感或随笔,一般都具有时代感和针对性,它往往结合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些现象,以独特的教育视角,抒发个人深刻的见解。同时,这类文章一般短小精悍,思想深邃,能够启人深思,唤起人们的责任意识。”“这类文章大都文笔犀利,具有洞察力。它可以引发我们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激发我们情感的共鸣。”“杂感、随笔之类的教育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引发的问题一般都比较深刻实在,读这类文章省时又让人获益匪浅。”

  最喜欢阅读“理论性文章”的理由:“优秀的教育理论文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它可以使我们从宏观上去把握教育规律,认识教育的意蕴,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做好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只有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才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更新我们的观念,提高育人质量。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

  针对绝大多数教师不喜欢阅读理论性文章的情况,笔者先后与28名教师进行了交谈,他们不喜欢阅读这类文章的理由是:“理论性文章一般都比较抽象、枯燥,生僻名词多,不易理解。”“我曾阅读过这类文章,总体上看,对我们一线教师指导性不强,读后总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缺乏感受性和体验性。”“不少理论性文章,像板起面孔在说教,使人感到冷峻、冷漠,有一种不可接近的感觉。”“我读这类文章总感到费时、费力、费解,且收获甚微,与其读这类文章,倒不如读一读叙事类的教育文章感到亲切、自然、明快、舒畅,而又有心得。”“我以为,理论性文章一般缺乏可操作性,很难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有些理论性文章内容并没有什么新意,而是在故意做作,故弄玄虚,玩弄新名词,读来味同嚼蜡。”“我以为,大多数教师都不可能成为教育专家,自然对一些高深的理论不愿去接触,更不可能去研究,而读一些实用性的教育文章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所帮助,应该说,这是多数教师不喜欢阅读理论性文章的一种心态吧。”

  从这份调查不难看出,教师对非理论性教育文章的阅读一般都比较有兴趣,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但同时也向我们反馈出这样的信息:

  1.由于阅读习惯,多数教师对理论性文章缺乏兴趣;

  2.一般教师尚未把教育经典理论,尤其是经典论著上升到一个高度来认识;

  3.不少教师缺乏建构教育理论体系的宏观认识,尚未把经典理论视为提升自己的一个主渠道,误认为理论性文章是高深的,遥远的,无法企及的东西;

  4.不少教师视理论性文章是研究专家的事,而并未设想自己要成为一名教育专家同样需要理论的支撑。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下一篇]: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作者:佚 名